圖:金門大橋是連接大小金門的跨海大橋。\中新社
踏入早春二月,臺灣距離大陸最近的金門成為兩岸關系的新聞焦點,為臺海嚴峻形勢帶來清新的話題。金門縣議會在二月六日同一天成立“跨黨派問政聯盟”及“無黨籍聯盟政團”兩個團體,在縣長陳福海見證下,共同發表“四大宣言”,涉及兩岸關系的包括兩條:其一、倡議金門成為“永久非軍事區”,主張兩岸和平發展,期能遠離無情之戰爭,確保鄉親生命財產安全,生活環境無虞;其次,大力推動“廈金跨海大橋”早日興建,建立廈金特區生活圈,帶動金門經濟發展契機。這是一份金門的主流民意公開對民進黨蔡英文當局的“倚美謀獨”政策說不、拒絕配合以武拒統的戰略部署、拒絕做“臺獨”炮灰的和平宣言書。在美國不斷插手、兩岸關系極其復雜、危機重重的背景下,金門這份宣言展示兩岸一家親的情懷,其影響不容低估。
兩天后,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日前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表示,對于金門鄉親有關金門建設發展及廈金(廈門和金門)合作的呼聲,“我們聽到了,也愿意盡可能提供協助”,希望共同努力,匯聚力量、排除干擾,讓交流合作的道路愈走愈寬,讓兩岸同胞的日子愈過愈好。朱鳳蓮表示,要和平、要發展、要交流、要合作,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,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。大陸方面一貫高度重視、積極支持金門經濟社會發展,不斷采取切實措施增進同胞利益福祉,二○一八年已率先實現向金門供水,目前與金門通電、通氣、通橋等前期技術準備也基本完成。國臺辦對金門民意要求的正面回應,可能為兩岸互動帶來新的變化。
金門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,在兩岸關系歷史上有過獨特的經歷,筆者多年前隨團從廈門搭船到金門采訪,走進戰時坑道,參觀古寧頭戰史館,在縣長辦公室看到一幅當年兩岸炮戰金門滿目瘡痍的舊照片,非常震撼,因為巨大的歷史傷痛,金門民眾對和平備感珍惜。金門又曾經見證兩岸破冰協商,歷史性實現“小三通”。原來隸屬福建省的金門,自從實行“民選”以來,歷任縣長都是泛藍營出身,島上一幅面對大陸的“三民主義統一中國”的巨型標語,已經成為吸引陸客觀光的景點。當時我有一個強烈印象,就是金門民眾的中國人身份認同,明顯不同于臺灣本土意識。與此同時,我也留意到金門的經濟和建設,明顯落后于對岸的廈門。
大陸一直大力支持金門建設。二○一八年八月五日,歷時三年的大陸引水工程正式通水,解決了金門長期缺水之困,時任金門縣長陳福海表示,下一步要與大陸通電通橋?!督痖T日報》翌日報道“兩岸共飲一江水”的歷史時刻:
“金門自大陸引水歷經二十三個年頭,相關工程也歷時三年辛勞始完竣;昨(五)日在田埔受水調節池舉辦兩岸通水儀式,金門縣長陳福海、立委楊鎮浯和縣議員蔡水游等人,在約三千位鄉親和中外媒體見證下,共同轉動水閘門,正式宣告兩岸通水啟用;這時彩色氣球緩緩飄上天空,整個通水儀式順利圓滿成功,更為繼小三通之后,再一次開創兩岸民生交流合作及寫下歷史新一頁!
自大陸引水工程——兩岸通水儀式于昨天上午九時舉行,一早現場就有絡繹不絕的人潮涌進,出席這項盛事,并由寧鼓隊、天震堂醒獅隊帶來震撼的獅鼓精彩表演,為兩岸通水儀式揭開序幕及炒熱現場歡喜氣氛。之后,通水儀式也播放回顧自大陸引水工程影片,感受兩岸引水推動過程的艱辛歷程,要飲水思源,感恩與惜福!另,陸方昨也同時舉行‘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通水現場會’活動?!?/p>
今天重讀這篇報道,仍然能感受到金門民眾對大陸供水的雀躍和感恩,能夠感受到兩岸一家親是任何力量也割不斷,對于金門“民意代表”此時此刻發表上述四點宣言,就會感到順理成章。廈門和金門的心靈之橋早已搭建起來,而當金門民眾期望看到的廈金大橋和廈金特區生活圈建成之日,不僅會將兩岸一家親推進一大步,也是兩岸和平統一快將實現之時。